|
|
2010年06月30日 第1期 |
|
|
|
|
|
|
|
|
|
|
|
|
張惠文以十六顆金石篆刻,淬練出另一風貌的中大校歌。陳如枝攝 |
|
|
|
|
走入校長室,玄關上一幀氣韻生動的「中大校歌」書法,彷彿一首悠揚的樂曲,躍然紙上。它是總務長張惠文的墨寶,習字十六年來的心血結晶,也是他繼篆刻詮釋校歌之後的另一代表作。書藝與金石在這位大地工程學者的生命中流動,為校園注入更多人文與精緻的美感。
舞文弄墨 四代相傳 張惠文對書法的愛好其來有自,祖父張喬是書法愛好者,父親張子麟是台中地區知名的書法家,兩人大小楷各有所長。從小的耳濡目染,加上個人的愛好,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每當父親揮毫時,身為家中長子的他,總是在一旁擔任「書僮」,雖然是小小的拉紙動作,傳承的是延續兩代的國粹藝術,並影響至下一代。 張惠文說,早期故鄉的大環境使然,鄉人生活簡樸,「文房四寶」常有替代品,父親年少時經常以清水在地磚上揮毫,也曾以烏賊的墨水佐醋書寫春聯,克勤克儉的環境中,依然可寫出氣勢磅礡的字體。 在週記、作文都要用毛筆書寫的年代,張惠文不諱言,小時候書法對他而言,是行禮如儀的差事。一直過了不惑之年,遇到了「泮翁」黃群英先生,才算真正獲得啟蒙。黃老師從書法的筆劃基礎教起,要求的是蹲馬步的基本功,學到的是最紮實的功夫,也是日後造就他在篆、楷、隸、行、草等各式書體收放自如的關鍵。 轉眼十六年來,或勤或怠,但最重要的是,從未間斷。
中大校歌 雅俗共賞 談起寫校歌的動機,張惠文說,緣自93年畢業典禮當天學務處課外組舉辦的唱校歌比賽,當時體會到原來校歌也有新的詮釋方法。他在劉全生校長的鼓勵下,原本寫詩詞歌賦的他,改以校歌當題材,揮毫出蕩氣迴腸的校歌,只是一直沒有機會「獻醜」;後來李羅權校長上任,為回饋李校長的贈花情誼,才將「校歌」捐贈給學校。 他將書法的造詣融入篆刻之中,以巴林、昌化、泰來、壽山和青田等精挑細選的印石,將校歌分為十六句,一一刻印成方寸之畫,大則舒展,小則收斂,尋找一種完美的力平衡。「篆刻要刻得好,需書法相輔,兩者各自有理論,內涵非常深遠」張惠文說。 張惠文最令人驚豔的,莫過於拿起薩克斯風,演奏一曲抒情的爵士樂。他說,其實是要圓兒時的夢,「中學時,樂隊裏沒搶到薩克斯風,只吹小號和打小鼓,心中一直有遺憾」;他在十九歲那年,原本有機會重拾樂器,但在大專暑期集訓,不小心傷了門牙,又擦身而過;如今接近耳順之年,還能吹奏一曲,他顯得逍遙自在。
行事穩健 謀定後動 身為全校總務大家長,公務如麻,他的土木專長深受倚重,開啟中大全面建設的劃時代,包括國鼎光電大樓、客家大樓、人文社會科學大樓、教研大樓和學人宿舍等新建工程陸續在其任內動工,帶領中大進入一個嶄新的風貌,尤其是教研大樓的「松果」構思,他更寄予厚望。 儘管重大工程接踵而至,但他對校園的永續經營絲毫不馬虎。喜愛中大的人不難發現,今年春天中大花開得特別燦爛,因為樹木獲得適度修剪,陽光普照使得百花盛開;假日遊客變多了,因廣設的大師座椅、新闢的百花川松林步道均深受好評;老舊建物逐年翻修,校園公廁予以美化;校園管理見微知著,處處看得出他的用心。
他書藝和金石的智慧融入人生哲學,行事穩健,謀定而後動,沒有所謂的「急就章」。勤走校園、仔細觀察是他總務經營之道,用心呵護中大美麗校園,為校園注入更多人性化、精緻化的活泉,也讓自己的天空更瀟灑自在。 |
|
|
|
勤儉有遠見 李國鼎典範長存 |
剪報來源: 中央社 發表時間: 2010-06-01
|
|
|
|
(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31日電) 座落在喧囂台北市僻靜的一角,故總統府資政李國鼎故居今天對外開放,故居中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訴說著李國鼎的一生行誼,勤儉、有遠見,成為後人緬懷的典範。 李國鼎自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後4年,負笈前往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儘管成績優異,研究報告甚至曾在英國皇家學會刊印發表,但1937年蘆溝橋事件爆發,他毅然放棄延長留學獎學金,束裝返國參加抗戰工作。 使命感,是那一代青年知識分子血液裡流淌的共同基因,而戰爭中淬礪出的堅毅,則是那一代政務官在顛沛流離、物質貧乏的時代,仍能展現卓越視野的基礎。 戰爭中生活艱困,李國鼎一家簡約度日,即使在戰後,李國鼎夫婦仍不改勤儉作風,故居中處處展現這種節約風格。 書桌旁的老式公事包,即使早已斑駁,李國鼎仍不輕易捨之;餐桌旁的椅子雖已骨架脫落,卻用塑膠繩子綑綁後再繼續使用。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這幅前行政院長譚延闓的墨寶高掛在李國鼎故居客廳門楣,象徵李國鼎律己甚嚴,處事認真又超越得失的處事風格。 李國鼎的遠見,在他歷任每項職務時,都表露無遺。在經濟安定委員會工作時,他利用美援致力創建新工業,並擴充紡織工業及進口替代工業;任經濟部長時,催生加工出口區,更因對台灣工業化的貢獻,獲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塞塞獎」。 任財政部長時,政府宣布10項基本建設,李國鼎要籌措經費,還須顧及能源危機不能引發通貨膨脹;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創建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至今仍為台灣科技界重要平台,更主導成立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協助成立科學工業園區,奠定台灣產業轉型基礎,被譽為「台灣科技之父」。 李國鼎不時構思重大政務,勤於國是,在故居中常可見到李國鼎信手將想法與心得寫在日記、演講稿,甚至是菜單空白處,中、英文夾雜反映出他早年留學養成的國際視野。 有趣的是,故居書櫃上有許多李國鼎出國考察時帶回的娃娃手工藝品,那是李國鼎帶給台灣手工製造業參考,作為提升品質的範例,還因此被太太笑稱李國鼎就像一隻鳥,回家總要抓些木頭與樹枝放到鳥巢裡。就是這種燕子築巢精神,一步一腳印建築台灣工業的基礎。 李國鼎出生於1910年,2001年5月31日辭世,歷任經濟部長、財政部長、政務委員與總統府資政等職,他留下的行誼,迄今深受感念。990531 原文轉載自【2010-05-31/中央社】 |
|
|
|
|
|
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熱心教育 捐款母校兩百萬元 |
文/古明芳 |
|
|
中央大學傑出校友、天成醫療體系張育美董事長熱心教育,廿八日捐款中大新台幣兩百萬元,希望協助管理學院EMBA成立「領導講座」、開辦「CEO論壇」,並培育「中大大使」等。張育美說,捐款的事小,重點是校友對母校的長期關心。
學藥理出身的張育美感謝母校的栽培,讓對管理一竅不通的她,唸了EMBA之後,有機會透過學理驗證自己過去所做的對錯。中大的淬練,同時開啟了她管理知識之門,經常遠赴世界頂尖學府,汲取新知,同時帶領他的員工不斷地再教育,事業體系再創新。
她永遠記得當時的管理學院院長、現任中大副校長李誠所說的,「要做一個有教養的企業家」,切忌做一個只會賺錢的機器。所謂有教養的企業家,即對社會有一定的付出和關懷。熱心公益的她,不但參與許多社會服務,更連續兩屆擔任中大的「企業導師」,定期與管理學院碩、博士生座談,將她許多寶貴經驗傳承給學弟妹。
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表示,校友的捐款,希望未來能比照國外的模式,成立「校友基金」,計畫未來五年籌募十億,協助整體校務發展、大學部教學、乃至研究邁向全世界頂尖。他很感謝張育美董事長以其個人名義拋磚引玉,希望未來有更多校友認同,協助母校校務發展。
管理學院院長張傳章表示,張育美董事長不只功在管理學院,身為客家人的她,對中大客家學院也是貢獻良多。尤其他創業維艱的過程,始終保有客家女性吃苦耐勞、不服輸的硬頸精神,將事業體系不斷推陳出新,堪稱女性創業家之典範。
中央大學EMBA執行長林文政表示,該筆捐款EMBA辦公室將努力發揮最大效益。計畫成立「領導講座」、每兩個月邀請企業界代表性人物免費開講,邀請社會賢達參與;同時開辦「CEO論壇」,讓更多高階管理主管對公共議題有更多對話機會;也計畫培育「中大大使」,宣揚中大辦學理念,作為學校和業界之間的溝通橋樑。 |
|
|
|
|
|
校友袁万丁捐款5百萬 打造宏致講堂 |
文/徐院儒、古明芳 |
|
|
中央大學於6月12日下午舉辦EMBA暨碩士在職專班畢業典禮,邀請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演講「與成功有約」,分享他從30萬資本額成長到36億資本額的奮鬥過程。中大副校長李誠期許畢業生做個「有教養的企業家」,同時提醒畢業生不要忘了感謝家人的支持。管理學院張傳章院長讚許畢業生身兼多種身分,時間管理能力一日千里。此外,他也勉勵畢業生隨身帶著修業期間淬煉而成的利器:一是豐厚人脈存摺的倚天劍,二是豐富管理知識的屠龍刀。 同時,2005年自本校EMBA兩岸組畢業的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袁万丁董事長,捐款新台幣500萬元重建管理二館一樓國際會議廳,打造一座國際水準的「宏致講堂」,全面推動「個案教學」課程,能使知識傳遞更為順暢。 代表宏致電子公司捐贈本校的楊宗霖副總經理強調,袁董事長在中大念書期間,管理知能與領導皆與過去迥異,「不但格局變得開闊,連開會訓示都不一樣了!」楊宗霖表示除了希望此舉能拋磚引玉之外,更以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名言期許在校優秀學弟妹和畢業生:「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可以改變未來。」改變的契機就是終身學習,而宏致講堂設立的宗旨就是「只要肯學,終身皆是時機。」 全球有90%筆記型電腦在台灣製造,其中80%皆是宏致電子所生產的連接器。袁万丁不但創造了連接器的產業領導品牌,更不忘承擔企業責任,他有感於台灣地區社會資源分布不均,主動捐贈偏遠地區救護車及改善弱勢學童求學環境。88水患救災期間,有員工在新聞轉播節目中看到一台以公司為名的救護車正衝鋒陷陣搶救生命,大大提升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
「宏致講堂」預計將依照哈佛商學院的個案教室標準興建,讓師生都能以最近的距離互動,讓學生成為課程的主角,充分融入個案所設計的情境中,達成個案教學的課程目標。同時配有先進數位互動與影音設備,例如自動升降黑板、布幕、表決系統、360度廣角攝影、隱藏收音麥克風、錄音口等標準配備,讓師生在課堂能多面向即時互動。 |
|
|
|
|
|
|
|
中大校友總會理事長王隆希望號召更多校友加入「中大幫」。陳如枝攝 |
|
|
校友總會理事長王隆 串起「中大幫」的認同感 |
文/ 陳如枝、駱季青 |
|
|
新任的校友總會理事長、榮企(股)公司總經理王隆給人溫文儒雅的印象,早在十五年前即投入校友會服務工作,長久以來默默付出,不求回報,教人難以想像他曾經有段輕狂的青春歲月。他表示能考進中央大學物理系並順利畢業,已是「萬幸」,因此格外珍惜與母校的情緣,未來希望號召更多年輕校友、義工加入校友服務的行列! 王隆認為,新任校友總會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中大人的認同感,讓畢業校友很有自信地說出,「我是中央的!」形成一股顯性的力量,在各行各業彼此提攜、照顧。 這樣的初衷其實自來「附中人」的認同感。師大附中畢業的他,發現附中雖非第一志願,但培養出來的學生都很樂於說出自己的母校,這代表著一種教育養成、一份共同記憶。
人不輕狂枉少年 高中時期玩得很「瘋」的王隆,第二年重考才進中央大學,他不諱言內心其實悲喜交集。喜的是他總算破除高三導師說他「考不上大學」的魔咒,讓父親感到欣慰。失落的是,習慣台北繁華生活的他,面對著眼前一片紅土、兩棟建築的校區,內心時感孤獨,老想逃避。 所幸,活躍的他終究還是找到了一片天。他與李鍾熙、方有毅等共組熱門樂團,擔任band主唱,他回憶地說「樂團剛成立時,在秉文堂開唱,小貓沒幾隻,到了畢業演出時卻是人山人海,非常轟動。」正因為太投入課外活動而荒廢了課業,致使王隆面臨「大四延畢」的命運,他自我解嘲說,「延畢」不是新鮮詞,早在民國六○年代,身為在台復校第二屆校友就已開先河了,能從中大順利畢業,對他的一生有關鍵性的影響。中大彷若搖籃般,陪伴王隆走出年少輕狂的歲月,讓他對母校充滿感恩。 回憶過去,曾經「當」他兩次的楊潔豪老師對他影響最深。王隆說,正是受到楊老師的精神感召,才會在畢業多年後加入校友會。學生時代的他很「混」,沒想到老師居然會找上我,感動加上念舊,從此與校友會結下不解之緣。
校友會的不解情緣 王隆回想,十五年前剛加入校友會時,他是最年輕的一員,大部分的理監事都是德高望重的老校友,如前中央銀行總裁謝森中、前台大校長虞兆中、前監察院長王作榮、前中視公司董事長楚崧秋、前華視董事長易勁秋、新亞建設開發公司董事長鄒祖焜等。「這些電視裡的知名人物突然就站在面前,真會讓人受寵若驚。」他從老校友身上,強烈感受到他們對中大的懷念和期許,也從中感受到年輕校友的使命。 相較於許多學校的校友會已有多年歷史,王隆說「中大的校友總會才邁入第五屆,還在幼兒期,要學習成長的地方還有許多。」他感謝前幾任校友總會理事長的貢獻,第一任史錫恩理事長,讓校友總會組織架構法制化;第二屆張昭焚理事長,促成系所友會的成立,搭起更多聯絡平台;第三、四屆理事長廖溪同,與母校互動頻繁,讓校友凝聚力邁向新高。目前他則擔任中大校友總會理事長、中大學術基金會董事、戴運軌學術基金會董事等職,與母校互動密切。 有感於最近報載「1000大企業最愛的大學生」,中大的畢業生總在十名左右徘徊。王隆認為,母校校訓不愧是「誠樸」,因為我們的校友們總是含蓄,不太敢在職場表現自己,相對容易吃虧。因此他呼籲中大人,不要害怕結黨結社,要串起所謂的「中大幫」,人捧人,水漲船高;人踩人,越踩越低。所以,他接任校友總會理事長後,增設了「執行長」乙職,由彭冠宇校友擔任,另請彭啟明、林裕偉擔任「副執行長」,今後這三位青年才俊,將分別在竹科、氣象界、學術界、建築營造業裡,召喚「中大幫」,號召各領域「達人」,凝聚業界校友,多回母校分享經驗。 以德服人的智慧 基督的光照在王隆的家庭裡,兄弟姐妹均受洗,他是家中唯一的例外。但奇妙的是,他卻帶有一種可以感化人的力量,自己也經常被感動,甚至有人猜他的職業是「牧師」。「誠信」和「恆心」是他走過一甲子的智慧結晶。他曾經為了跑一家客戶,硬著頭皮,前後歷經「八年抗戰」才成功。廣結善緣,讓他在業界三十年,只有朋友,沒有敵人。
金錢觀很豁達的王隆,長久以來默默捐款回饋母校。他說「懂得用,錢才是錢,否則是廢紙」,能力範圍內能為母校略盡棉薄之力,他感到非常快樂。「金錢的多寡,每個人的認定不同」,但只要願意付出,精神都會令人感動。 |
|
|
|
|
|
|
|
|
英文系 在人文中心對門的會議教室舉辦系友回娘家,系上在桌面備有茶點,讓校友與師長及在校同學自由交談。
心得:等待著即將見面的老朋友
|
|
|
|
中文系 在文學二館大講堂舉辦系友回娘家,席間安排學生音樂演奏,來一場電子吉他與琵琶的對話。
心得:教導學生追求富有美感的生活 |
|
|
|
藝術所 從小小的門縫看進去,裡頭坐得滿滿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小小的,不時傳來一陣笑語。他們就著會議桌喝著茶、享用點心,在這特別的時刻裡,心與心依靠在一起。
心得:真是溫馨的小窩。 |
|
|
|
產經所 在八樓的志希館上,產經所辦公室外,一張張笑靨,三五成群的校友聚在一起,這裡一群,那裡一群,就像是草原上散佈的小小羊群,仔細一聽,他們正聊著這一年來的近況。
心得:他們剛結束一場校友回娘家的演說。中午的校園CAFÉ是產經所校友們談心的好地點。 |
|
|
|
財金系 揮別校園12年的校友,今年帶著老公小孩回來了,她說,重要的行程不在於參與這一場座談,而是看看那久別的老友、以及當年在系所裡服務的熟面孔。就在系友會聯絡同仁的精心安排下,她微笑地說「明年還要再回來。」
心得:在時光的沈浸下,我們都需要一個場合,一個活動,讓自己走回到學生時代的家。 |
|
|
|
機械系系友大會暨99年度傑出系友頒獎典禮 |
|
99.06.05(六)本系系友大會暨99年度傑出系友頒獎典禮的活動圓滿成功,雖然飄著小雨吹著涼風,卻擋不住熱情的系友熱烈的參與;傑出系友的頒獎典禮將整個大會帶入高潮,場面溫馨感人,也透過傑出系友的經驗分享,更添增系友大會的精采可貴。
再次感謝系友們的參與,因為有您的支持,讓活動當天順利圓滿,也期待下一屆的系友返校活動也能獲得您的支持!謝謝! |
|
※ 系友報到踴躍: |
|
|
※ 99年度傑出系友頒獎典禮: |
|
|
|
傑出系友-林江龍系友(69級) |
傑出系友-張志涵系友(70級)
|
傑出系友-唐永新系友(70級)
|
|
|
|
|
|
|
傑出系友-方永城系友(74級)
|
傑出系友與林主任(左二)合影
|
傑出系友與林主任(左二)合影
|
|
|
|
|
「大氣之友回娘家之有話大聲說」活動圓滿落幕! |
|
當天陰雨綿綿卻陸陸續續有許多久違的系(所)友們回來
|
|
|
|
看到他們彼此相約一起「回家」的感覺真的很溫馨 也有持續一直支持我們活動的系(所)友們 你(妳)們每次的參與 都是我們活動可以圓滿的最大優勢之一 真的非常謝謝各位學長姊們的參與 讓參與者於離開前還意猶未盡 這種「一家人」的感覺真的很幸福! 今年校慶很特別的是學校有舉辦校友盃的錦標賽 我們大氣系友當然也有組隊參加喔~
他們從早上10:00~就開始進行激烈的賽況爭取我們系的榮譽囉 |
|
|
非常感謝所有出席本系(所)活動的學長姊、同學和學弟妹們 以及代表本系(所)參加校友盃籃球賽的熱血青年群 還有到籃球館現場幫忙大氣系友隊加油的熱情夥伴們 因為有你(妳)們的參與和付出讓我們系(所)友會更為蓬勃 也誠摯的感謝所有持續關心本系(所)近況及默默付出的各位
因為你(妳)們的愛戴與支持讓我們系(所)發展更健壯 |
|
|
|
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 |
|
|
|
水文與海洋科學所成立迄今第十個年頭,畢業校友為數不多,但是所友感情特別融洽,就像一個大家庭。校慶當天,所友不僅呼朋引伴赴會,更有所友全家共襄盛舉。大夥聚首享用餐點,笑談工作甘苦,彷彿又回到求學時期同儕間打打鬧鬧一般和樂。水文所友回娘家活動,不時出現所友返璞歸真的笑聲,映襯著一旁玩在一塊兒孩童的天真笑容,簡直像極了「家庭日」。 |
|
|
|
活動結束前,所友共同推選所友會會長,最後由97級方裕仁校友壓倒性當選會長。目前仍在服役的方校友,在校期間便熱心公共事務,加上人緣好,獲得所友一致贊同。 |
|
|
|
地球科學學系 |
|
|
|
95週年校慶當天,天空不作美,陣陣雨點打濕了衣褲,浸潤了鞋。然而,雨水卻澆不熄傘下地科系校友的熱情。今年預先報名約莫一班人數,當天卻達到三個班盛況。120多人穿梭其間,刷新歷年來舉辦活動出席人次的紀錄。
此次出席活動的校友之中有許多畢業自物理系地球物理組(地科系於民國65年成立),包括現任中央氣象局辛在勤局長及中大校友會王隆理事長。辛校友上午甫接受校慶大會頒發第七屆傑出校友,中午隨即把局長頭銜拋開,以校友身分全程參加系上活動。校友座談時分,由許樹坤主任感性致詞揭開序幕。各屆校友齊聚一堂,氣氛熱絡得早已將雨天的陰鬱一掃而空。
最後,地科系所友回娘家活動在理監事改選中圓滿落幕,本屆理事長由地球物理所碩士班73級、博士班94級畢業,目前擔任行政院國科會研究員的張文彥校友當選。
|
|
|
|
|
|
|
|
|
|
初夏的中央總是細雨綿綿, 到了傍晚,偶來的一場濃霧,籠罩住松濤與館舍。這時,漫步校園裡,心也慢慢靜下; 就連煩擾似乎也在霧的擁抱下,漸漸忘卻了…… 您是否也跟我一樣,對中央有著許多的感覺? 強力徵求: 校友們快點站出來, 不管是畢業很……久! 還是剛畢業? 快將您與中央的點點滴滴寫下來。 告訴大家,你/妳的青澀愛情,以及同學趣聞, 包括宿舍點滴,宵夜街的回憶。 歡迎來稿,稿件如若中選,可獲中大精美紀念禮物唷~ 別害羞!!快快加入!!(連結:ivy513@gmail.com)
參訪校史館連結:ncu57432@ncu.edu.tw
|
|
|
|
|
|
中央地科系友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